蔡掌门
戴雨森:创业之道,唯快不破。
16 / 02 / 2017

本期天使

戴雨森


1522641939447265.jpg



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

而完成从创始人到投资人身份华丽转变的真格基金合伙人——戴雨森深有体会。


他认为创业之路一共有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不一样,对创业者的要求和考验也不一样。



一、寻找创业方向感,制定战略目标


很多创业者第一个思考的问题都是怎么去寻找创业方向。


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,找那个市场比较大的去做;也可以去找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。但是前提一定要想清楚,并且做过市场详细的调研。


这个过程很痛苦也是最难承受的阶段,而且也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。


2.jpg


很多创业者都有一个问题,就是往往觉得自己构想的创业模式非常完美,也害怕别人会窃取自己的创意,就藏着掖着。


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,就会发现实际过程和自己的构思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
这时候千万不能愚昧的执着下去,而要马上调整战略目标。创业需要坚持,但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往往需要果断快速。


有时候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。



二、用最快的速度增长,工匠精神不适合创业公司


在找到一个靠谱的方向之后,创业者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公司进行快速的增长。


这几年很流行什么工匠精神,十年如一日的打磨。一听到工匠精神着几个字,大家都理所当然的感觉这个产品不错。


于是很多企业家为了迎合这些受众群体,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在打磨产品上。其实你殊不知在你慢工出细活的时候,竞争对手正在奋起直追,只好一边修补,一边继续超速狂奔。


但是对创业者来说,生存才是第一位的,活下来才有发展的机会。


所以,所有创业公司都要快,做第一波上车的人,因为先发优势非常明显,很容易聚集到资本和资源。


1522641965630475.jpg


其次,可以忽略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,如果一直纠结完美还是不完美,很容易被甩下车,所以要学会抓重点,并且将产品的重点凸显出来。


最后,也就是猛,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火力到那个重点上,也就是你和别人差异化的点上。


三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,以便可持续发展

如果前两点都做好了,这时候应该肯定已经拿到了融资并且在快速的成长,但是如果想要保持增长,创始人已经要对自己又一个清楚的认知。


认知不改变,对一天忙到晚的人,所有道理都是苍白的,因为他只在自己的认知模型里原地打转,真的很想说,有些人所谓的瞎忙,就是因为做事,没方向,做的都是无用功。


要迅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,在遇到新问题时,就不会依赖固有的路径,去接受和发现解决问题新认知,新角度,把资源用在对的点上。



四、打造团队,资源整合


任何创业项目,一定要跑得快,只有快了,才会有机会,快在两个个方面体现,一个是团队打造磨合的速度,另一个是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速度。


 任何要做大事的人或是机构,就必然有一群人跟着他一起冲,独木总是成不了林的。


所以如何打造团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虽然找人永远是CEO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但是快速增长往往会掩盖团队的问题,而在团队能力成为增长瓶颈的时候再招人就晚了。公司要上一个台阶,创始人必须能够持续在关键岗位上找到比现在团队更强的人。


1522641977618204.jpg


其实是资源整合和融资的能力。尤其是现在资本越来越集中、越来越快,从几次共享和o2o的战争来看,给创业者的融资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
商业之道,唯快不破,想要抢占市场,一定要快人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