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最大的居住服务商,贝壳找房决定赴美上市。
美国时间7月24日,贝壳找房(简称“贝壳”)正式向美国纽交所递交IPO申请,股票代码为“BEKE”。此次上市的主体为贝壳,同时还包括链家、德佑,以及金融、装修等业务。登陆资本市场之前,贝壳找房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居住服务商,链家是中国最大的房产经纪机构。
据透露,这将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赴美IPO项目,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华兴资本为贝壳此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。
招股书数据显示,2018年、2019年,贝壳营业收入分别为286亿元、46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营业收入增速约为60%,2019年,贝壳的GTV(成交总额)达到2.13万亿元。
自贝壳诞生,争议与质疑不断。一方面,通过与链家品牌合作,继而打造出不同的两个品牌;另一方面,即是运动员又要当裁判的野心,让创始人左晖被业内形容为“对开发商敲骨吸髓,是整个房地产链条中最赚钱,也最恶劣的一环。”
即便左晖回应,“渠道也是开发商的‘夜壶’”,但似乎无人买账。
更有市场传闻称,链家在2016年进行B轮融资时就与投资人签订了对赌协议,协议大致内容为承诺(链家)在B轮交割后5年内完成IPO,否则投资人有权按照基本投资价格+8%/年(单利)进行回购,如今正是链家B轮融资之后的第四年,如果传闻属实,那贝壳即将提前完成协议。
无论动机究竟为何,在这样的资本环境中上市的贝壳,能否继续赢得投资人的青睐?答案很快就要见到分晓。
在过去几年,贝壳找房一直是资本青睐的宠儿,一级市场长袖善舞,现在贝壳将纽交所作为上市地,试图在二级市场上再拨弄出水花。但疫情仍在反复、且国际关系紧张的现在,真的是上市的最佳窗口吗?亦或者,左晖已经不能再等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