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掌门
蔡掌门:投资人眼中的优质BP是什么样的?
07 / 11 / 2020

1600674096172916.png

一个有趣的调查显示,融资难度可以通过3个数据体现:


3分44秒;

2-4万份;

60-80个;


“3分44秒”是投资人看一份BP的平均用时;

“2-4万份”是说投资人一年会收到的BP数量;

“60-80”则是指在这每年收到的几万份BP里只有60-80份BP可以顺利拿到投资。


由此可见,融资的成功率连1%都不到,那么,如何在3到5分钟通过BP传达出有效信息、打动投资人,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

一、商业计划书需要聚焦四个问题


1、你做的是什么?


一句话概括你要做的事情,解决了什么痛点。


把想做的事情,提炼成一句话是一个很大的考验,这个提炼的过程,也是不断取舍产品定位的过程,创业者应把提炼出的一句话产品介绍直接体现在BP首页。


2、你是怎么做的?


发现需求和痛点后,你拿出了什么解决方案、提供怎样的服务?和竞争对手的做法有什么区别?你的方案有什么优势?只要产品的逻辑思路清晰,这一环节就不难清楚阐释,点出解决方案的亮点即可。

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环节不要忽视,因为其他部分你了解的可能比投资人多,而这部分不一定。


投资人“阅项目”无数,你是他在这个领域看的第一个项目的概率很小,所以投资人对项目竞争对手其实是有一些了解的,所以创始人务必认真地去体验各个竞争对手的产品,掌握他们的发展动向,否则很难证明你对行业了如指掌。


3、你取得了怎样的效果?


数据是投资人用于推断商业构想是否成立的一种手段,因此考量数据的根本目的是预估企业未来盈利的空间,这直接影响了投资人是否要投资。在这一步你需要展现你的运营数据,以此来作为你项目具有成长空间的佐证。


4、用户画像是怎样的?


好的产品必定是解决了某一类人的痛点,但当“这类人”定义不清的时候,“好产品”便无从谈起。你的产品将面对的用户群是哪些?是否有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?这些都是投资人在看项目介绍时会重点关注的细节。


BP中,创业者要基于真实数据多维度统计,将用户画像分别从人口统计、行业分布、用户喜好等维度用数据说明。不同的用户群体消费习惯不同,对产品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,针对用户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关键。


此外,你还应该回答“用户如何获取”这个问题,即你的项目如何得到第一批用户?大概数量有多少?



二、商业计划书要注意的坑


在写产品介绍的时候,这几个坑常有创业者掉入:


1、苛求细节


创业者有时会展现过于细致的产品介绍,比如产品的交互图、流程图、具体功能、操作等。投资人阅读BP的时间很短,更想要了解的是产品怎么解决用户需求,如果用户体验或者视觉设计并非很重要的卖点,不建议单独体现。


2、只讲想法和点子


决定投资与否,点子的好坏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,因为类似的点子往往一个人想到的时候,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想到了。对投资人来说,想法不是关键,怎么做才最重要。


3、吹牛、夸张


不要一味的立flag,喊出“我们要成为第二个xxx”、“做最好的xxx”一类的口号,创业者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满怀热情又不失理性,投资人更倾向于选择头脑清晰、脚踏实地又胸有成竹的创业者。


4、追求大而全


目标太多反而会让项目失去焦点,BP要专注于一个核心问题展开,创业者要解决的是某件事中的某个关键问题。并且,产品介绍中只需要出现示例图片和关键字就好,没有必要阐述的过于详细,能用图片或表格表述的信息,尽量不要用文字。



三、完整BP的结构


除了最重要的产品介绍部分,一份完整的BP还应该包括如下内容:


1、项目概述——描绘宏伟蓝图;


2、产品/服务——解决的用户需求、痛点;


3、核心团队——展示团队能力和优势;


4、商业模式——整合资源实现价值变现;


5、市场竞争——展现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,突出核心资源和壁垒门槛;


6、推广策略——通过精准营销实现目标;


7、财务预测——测算未来营收情况。


写清楚上文中提到的要点,将BP控制在15到20页PPT之间,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美化,注意颜色搭配简单明确就好,不要过于花哨,这样,你的BP就可以变得更清晰明了、美观大方,投资人看起来也能更快的抓住亮点和重点。